GUD500围岩移动传感器采集记录式|围岩离层报警记录仪|顶板离层红外监测系统: YHC1煤矿用本安型数据采集仪(安标编号:MFA130292)与GUD500矿用围岩移动传感器(安标编号:MFB130445)配套使用,用于动态位移数据采集。它由单片计算机控制,集数字显示、存储、时钟、数字通讯等多功能为一体,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操作方便、功耗低、携带方便等优点。
产品特点YHC1煤矿用本安型数据采集仪(安标编号:MFA130292)与GUD500矿用围岩移动传感器(安标编号:MFB130445)配套使用,用于动态位移数据采集。它由单片计算机控制,集数字显示、存储、时钟、数字通讯等多功能为一体,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操作方便、功耗低、携带方便等优点。该采集仪内含具有掉电保护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检测21个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即使断电数据仍可以保存数年。特有的低功耗设计可使用干电池(5 号)供电。
YHC1煤矿用本安型数据采集仪的应用系统如下图所示:
一、GUD500围岩移动传感器采集记录式|围岩离层报警记录仪|顶板离层红外监测系统产品功能
(一) 矿用本安型数据采集仪
1.LCD 点阵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数据、提示信息、系统信息。
2.轻触式操作键盘,用于输入操作指令。
3.全日历时钟显示,与测量数据自动对应。
4.具有掉电保护的非易失数据存储器,取出电池 数据仍可保存十年。
5.采用可低功耗设计,使用5 号电池供电,可使用3—5 个月。
6.电源自动关断,1分钟无操作自动关闭电源。
7、内置红外通讯接口,具有与计算机通讯功能。
(二) 矿用围岩移动传感器
1.顶板离层检测;
2.数字LED 显示;
3.光控/手动触发显示;
4. 离层量超限报警。
二、 GUD500围岩移动传感器采集记录式|围岩离层报警记录仪|顶板离层红外监测系统主要参数规格
(一) 矿用本安型数据采集仪
1.存储容量: 32KB
2.通讯方式: RS232C (异步)8 位数据 , 1 位起始位,1 位停止位。
3.防爆标志 : Exibl
4.电源 :DC 4.5V (3 节5 号电池)
5.工作电流:通信状态 :50 mA
非测量状态:20mA
6.重量:300 克
(二) 矿用围岩移动传感器
1. 量程: 0—500 mm
2. 测量范围:0.8—10米
3. 分辨率 0.1 mm
4. 测量精度 1%
5. 显示方式LED
6. 报警 LED 光报警
7. 存储容量: 8KB (30 天数据)
8. 电源: DC3.6V (连 工作2 年)
9. 防爆形式: 本质安全行“Exib1 ”
GUD500围岩移动传感器采集记录式|围岩离层报警记录仪|顶板离层红外监测系统安装步骤与维护:
1.传感器的安装
围岩移动传感器采用顶板钻孔安装,钻孔的直径Φ27—29mm,两个基点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深度,基点的安装深度由用户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安装方法如图4所示。
安装步骤:
(1)在顶板上打钻孔,一般用风动锚杆钻机打孔,打孔钻头选Φ
28mm 为宜。
(2)用安装杆将A、B 两个基点的锚爪推到所需的深度。
(3)将传感器的固定固定管推入钻孔,分别拉紧两个基点的钢丝绳
并将紧固螺钉固定。
(4)用传感器按键将传感器校零。
校零方式:先按一下“启动”键,再按住“设置”键不放,当数码管显示5的时候松开手,再按一次“设置”键即可完成校零操作。
注意事项:传感器安装应尽量避开淋水处!
2.显示当前位移量
按下传感器的启动键,显示窗显示当前的位移量(单位:mm),5秒后自动关断电源。
P--1表示深基点的位移量,P--2表示浅基点的位移量。
3. 采集数据,见采集仪的操作。
标本要求
掘进工作面又称掘进迎头,是指在为回采工作面做准备时,首先开采一条巷道。这条巷道包含探煤、掘煤、探水、探气等作用,具体说就是一个以掘进为主,以其他地质条件为辅的单独独头巷道,没有自主的通风系统,无直接通往地面的通道,需要做巷道顶部与两帮的支护,一般为机械掘进和炮掘。
目前我国煤矿岩巷掘进大部分以钻爆法为主,形成以凿岩机和液压钻车为主要设备的作业线。
巷道掘进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交替进行的过程, 破岩、 排矸、 支护是主要的 3 大工艺。破岩工艺主要有钻爆法和机械法 ,钻爆法主要有台阶爆破法和全断面爆破法,机械法以岩巷综掘机破岩;装运工艺有非连续装运和连续装运 2 种, 非连续装运以耙矸机和矿车运输;连续装运以耙矸机和带式输送机或临时矸石仓为代表的排矸工艺;支护工艺的发展以锚(网、 索)喷工艺为主, 主要有一次支护, 二次支护 。
概念
掘进工作面通风特点是独头式通风,有关热害矿井掘进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研究方面。掘进面的通风方式主要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压抽混合式,其中压入式通风属于末端封闭有限空间的贴壁射流。
矿井热源主要有围岩散热、空气压缩热、机电设备放热、水流放热、氧化热、爆破放热、岩体下落放热、岩体破碎放热、人体新陈代谢放热。为改善矿井作业环境而采取的降温措施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风流的温度预测的准确性。在矿井风温预测计算中,实质上是解决两个问题,即给予风流的热量和热量分配于风流显热和潜热两部分增加的规律,而围岩传热则是矿井热源研究中的主要部分,围岩散热研究的ZD是换热系数的研究。
矿井降温技术
① 非人工制冷降温技术
非人工制冷降温技术主要以通风降温为主,再辅助以其他降温措施,如控制热源、控制风流、个体防护以及其他方法等。
② 人工制冷降温技术
纵观国内外,自20世纪60年代,人工制冷降温技术在矿井热害FZ中的应用开始迅速发展,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成熟。美国、德国、南非、印度、波兰、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多采用该项技术。我国自80年代采用机械制冷来治理热害,经过90年代的发展,到21世纪已经在规模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矿井热害治理的现状和趋势来看,人工制冷降温技术已经成为矿井降温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