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设计介绍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内部装填有微生物载体(即滤料)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厌氧微生物部分附着生长在滤料上,形成厌氧生物膜,部分在滤料空隙间悬浮生长。污水流经挂有生物膜的滤料时,水中的有机物扩散到生物膜表面,并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净化后的水通过排水设备排至池外,所产生的沼气被收集利用。
工艺设计(1)设计内容
厌氧生物滤池的设计包括滤床容积、回流比、横截面积与高度等的设计计算。
(2)设计参数
1)容积负荷:容积负荷与消化温度有关,见下图1。
2)水力停留时间(HRT):以24~48h为宜。
3)污泥负荷:一般为0.23~3.6kgCOD/(kgVSS·d)。
此外,填料层高度一般为2~5m(当采用升流式混合型厌氧反应器时,填料层高度宜为滤池高度2/3);相邻进水孔口距离1~2m(不得大于2m);污泥排放口间距3m。
(3)设计步骤
1)滤床有效容积的设计计算
计算滤床有效容积有两种方法:
a.动力学计算法:此法更适用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在厌氧生物滤池中,有机物的降解与生物膜的增长速率属于一级反应,根据推流式一级反应动力学有如下方程:
ds/dt=-ks
式中 t—反应时间;
S—滤床内任一时间溶解性COD浓度;
k—反应速度常数,d,其值可由动力学试验确定,即用已知浓度S0的废水,在一定温度下(如30~35℃)消化处理,得出不同时间间隔的剩余浓度S,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关系直线,斜率即为k值。因积分式整理后可得:
t=1/k 1n so/se
式中 S0—原废水总COD浓度,mg/L;
Se—处理水总COD浓度,mg/L。
滤床有效容积:
V=Qt
式中 V—滤床有效容积,m3;
Q—废水设计流量,m3/d。
b.容积负荷法
V=Q So/Lv
式中 Lv—容积负荷,kgCOD/(m3·d)。
2)回流比
为了稀释进水浓度,有时需要回流,回流比
R=Qr/Q
(Qr为回流水量),与滤池高度/直径(或边长)比有关。为了节省电耗以及避免悬浮厌氧污泥被冲走,回流比不宜太大。
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设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