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NCU 571.5面板灯闪数码管无显示维修
IEC定时器SFB 3 TP参数如表7-2所示。
表7-2 IEC定时器参数表
在定时器的启动输入端,逻辑运算结果(RLO)从“0”变为“1”时,定时器启动。在定时器的启动输入端,无论RLO如何变化,其运行时间都是程序的定时时间。在定时器运行时,其输出端(Q)的输出信号为“1”。
输出端(ET)为输出端(Q)提供定时时间。定时从T#0s(0秒)开始,到设置的定时时间PT结束。当PT时间到时,ET将保持定时时间直到输入IN返回到“0”为止。如果在达到PT定时时间之前,输入端IN变为“0”,在PT到达以后输出ET立即变为T#0s。
为了重新初始化定时器,设置PT=T#0s即可。
在重启(RESTART)和运行(RUN)工作状态下,定时器SFB 3 TP是激活状态。在冷启动时是复位状态(初始化)。
❶当定时器在非运行状态下,启用输入端信号状态从“0”变为“1”(上升沿),该定时器不受启动操作的影响,如果启用输入端信号状态从“1”变为“0”对定时器也没有影响。
❷当定时器在运行状态下,启用输入端信号状态从“0”变为“1”(上升沿),该定时器执行启动操作,定时器重启,采用程序中的定时时间作为重启的定时时间。
❸定时器在非运行状态时,启用输入端信号状态从“0”变为“1”(上升沿),或从“1”变为“0”(下降沿),对该定时器都不产生影响。
PLC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响应是有延时的,这就是滞后现象。PLC输入/输出滞后时间又称为系统响应时间,是指从PLC的外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到其控制的外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它是由输入电路的滤波时间、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扫描工作方式产生的滞后时间组成。
PLC在执行用户程序时,使用的是在输入处理阶段读入并存放在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数据,而不是当时可能已经发生变化的外部电路的状态的数据,所以造成了信号的滞后。
为了确保PLC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无误地工作,一般情况下,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
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是输出信号的状态是在输出刷新时才送出的。因此,在一个程序中若给一个输出端多次赋值,中间状态只改变输出映像区。只有一次赋值才能被送到输出端。
造成PLC时间滞后是因为一个扫描周期内对所有的输出只刷新一次,而且还与电路特性有关,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和输出继电器触点的机械滞后。经分析,由扫描工作方式引起的滞后时间Z长可达2~3个扫描周期。
PLC总的响应延迟时间一般只有几毫秒至几十毫秒,对于一般的系统是无所谓的。
为了减少PLC的响应延迟时间,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1)选用扫描速度快的PLC;
(2)选用延迟时间短的输入/输出模块;
(3)可以使用立即输入指令和立即输出指令,或者使用输入中断功能。
PLC在工作过程中,对输入信号执行过程、输出控制采取集中批处理方式。这样不仅避免了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中触点竞争和时序失配的问题,而且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工作稳定性。由于干扰一般是脉冲式的、短时的。只要PLC不是正好工作在输入刷新阶段,就不会受到干扰的影响。因此,瞬间干扰所造成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是PLC可靠性高的原因之一
PLC采用中断工作方式来应对紧急任务。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CPU在每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都要询问有无中断申请。而PLC对中断的响应则是在相关程序块结束后查询有无中断申请,如果有中断申请,则转入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待处理完中断,又返回运行原来程序。
在PLC中,中断源是通过输入点进入系统的,PLC扫描输入点是按照输入点编号的先后顺序进行的。系统接到中断申请后,顺序扫描中断源,可能只有一个中断源申请中断,也可能同时有多个中断源申请中断。系统在扫描中断源的过程中,在存储器的特定区建立“中断处理表”,按顺序存放中断信息,中断源被扫描后,中断处理表也已建立完毕,系统就按照这个表的先后顺序调入相应的中断处理子程序。
与一般计算机系统的中断一样,PLC的中断也是分优先级的。当同时出现2个或多个中断申请时,则优先级别高的先处理,继而处理低级别的。直到中断申请全部处理完毕,再转而执行扫描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多个中断源可以有优先顺序,但无嵌套关系。即在中断程序执行中,如果有新的中断发生,不论新中断的优先顺序如何,都要等执行中的中断处理程序结束后,再进行新的中断处理。
在每个扫描周期,CPU检查输入和输出的状态。有特定的存储器区保存模块的二进制数据:PⅡ和PIQ。处理程序访问这些寄存器,而不直接查询数字信号模块的信号状态。这一特定的存储器区就是过程映像。
PⅡ( Process Image Input)过程映像输入表建立在CPU存储器区,所有输入模块的信号状态存放在这里。PII以字节队列的格式分配存储区,每个字节对应一个8位的输入信号。
PIQ (Process Image Output)过程映像输出表包含程序执行的结果输出值,这些输出值在扫描结束传送到实际输出模块上。
在用户程序检查输入(例如:AI 2.0)时,使用PⅡ的状态。这样就保证在一个扫描周期内使用相同的信号状态。
输出在程序中可以被赋值,也可以被检查,即使一个输出在程序中的多个地方被赋值,仅被赋值的状态传送到相应的输出模块上。与直接I/O访问相比,过程映像访问可以为循环程序处理过程中的CPU提供相同的过程信号映像。而且,过程映像被保存在CPU的系统存储器中,所以访问的速度比直接访问信号模块速度快。
PLC扫描工作方式的优点如下:
(1)在执行程序时,读写的是输入/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值,而不是直接对实际的I/O点进行操作。
(2)整个程序执行阶段各输入继电器的状态是固定的,程序执行后再用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值,更新所有的输出点,使得系统运行稳定。
(3)用户程序读写I/O映像寄存器比直接读写I/O点要快得多,这样可以提高用户程序的运行速度。
(4)扫描工作方式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输入处理仅占用极少部分时间。在大部分时间内,干扰信号不会被采集到PLC系统。

西门子NCU 571.5面板灯闪数码管无显示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