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述:
高精度便携式蓄电池内阻测试仪,是快速准确测量蓄电池健康状态和荷电状态以及连接电阻参数的便携式数字存储式测试仪器。该仪表通过在线测试,能显示并记录单节或多组电池的电压、内阻、容量等重要参数,精确有效地挑出落后电池,并可与计算机及专用电池数据管理软件产生测试报告,跟踪电池的衰变趋势,并提供维护建议。适用与通讯基站、变电站、UPS的蓄电池的维护检验。用于蓄电池验收、蓄电池配组和常规检验。
功能特点
※适用于2、6、12V电池。
※测试速度快,一组108节的蓄电池组测试只需要10分钟※体积小,重量轻,便携式手持操作。
※使用交流注入法高精度在线测试,全自动量程转换,大容量数据存储。
1、仪表在0.000mΩ~1Ω,0.000V~220.0V测量范围自动转换量程。
2、可yongjiu存储2500节电池参数(系统检测)。
3、可循环存储108节电池参数(快捷检测)。
※菜单操作简明易懂,中英文两种显示模式,可在线显示参数及电池状态。
1、在单电池测试的同时,报告电池的状态(优、良、中、换、异常)
2、完成一组电池测试后,自动形成本组测试结果的分析报告。
※系统内置强大的标准内阻值数据库,含250种内阻参考值。
※可以对电池按照站/组/节号进行参考值管理,一次设定,重复测试。
※增强的过压、过流保护功能,使仪表工作更安全可靠。
※专用测试夹头满足不同尺寸电池极柱的要求。
※有效测试的声音提示使得测试更方便。
※关键数据和操作有密码保护。
※通过USB接口,将测试数据永jiu存储在PC机上,实现电池的"病历"跟踪分析。
1、自动分析判断电池的"劣化"状态。
2、形成历史记录库,描述电池状态曲线。
3、同组电池对比分析。
4、所有电池分级管理(优良中差)
※电池数据管理软件可以查询生成打印各种图表如饼状图、柱形图、曲线图。
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 | 内阻:0.000mΩ--1Ω 电压:0.000V-220V |
分辨率 | 内阻:1μΩ 电压:1mV |
测量精度 | 内阻:±1.0%rdg ±5dgt 电压:±0.2%rdg ±5dgt |
可存数据 | 20站*10组*250节 |
供电电源 | 7.4V2200mAH锂电池供电 配置12V2A充电器 |
测试时间 | 连续工作不小于8小时 |
待机时间 | >72小时(有自动关机功能) |
存储容量 | 64K KbytesNVRAM |
显示器 | 192x 64 点阵图形LCD |
尺寸 | 260 x 142 x 70 mm |
重量 | 0.75Kg |
工作温度 | 0℃--40℃ |
相对湿度 | 10%-90% |
使用说明
1.1软件用途
本软件是与蓄电池内阻测试仪配套使用的数据管理软件。
1.2系统配置
使用本软件对计算机配置要求:
l具有标准串口、USB口的PENTIUM或兼容的各类台式机和笔记本计算机。
l一个光盘驱动器,用于安装文件。
l高精度便携式蓄电池内阻测试仪一个硬盘驱动器(例如C:),至少有80M的可用磁盘空间。
l64M以上内存。
l显示分辨率在1024*768以上。
lWINDOWS2000NTMEXP2003操作系统。
第二章 软件使用说明
2.1 安装
运行光盘上的setup.exe,用户按照界面提示步骤进行,即可完成数据管理软件的安装。
2.2运行
运行"桌面- 图表"或运行"开始-程序-内阻测试仪数据管理软件8.0"
2.3操作-文件
2.3.1打开
从菜单中选择"文件-打开"进入打开测试界面。选中一个或多个测试文件,点击打开,选中的测试文件被打开。
2.3.2导入
确认仪器与计算机串口正确连接,并正确设置串口的端口后,才可导入数据。
从菜单中选择"文件-导入"进入串口数据导入界面(右图),选择要读取的数据,点击导入,当须同时导入多条数据时用Ctrl或Shift+鼠标选择文件,导入数据同时可将数据保存在用户所选择存放的文件夹中。若与仪表连接错误则提示"超时错误!"。
2.3.3数据操作
可查看测试数据、测试图形、单体对比等。
在测试数据窗口下点击打印,弹出报表参数对话框,填写报表参数,进行打印。
2.3.4导出
从菜单中选择"文件-导出"进入导出界面。选择需要的数据格式和保存路径,点击导出。
2.4操作-工具
2.4.1定义机房
定义机房包括定义机房所属、机房信息与电池组信息。
从菜单中选择"工具-定义机房"进入,完成对机房所属、机房信息和电池组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在开始使用本软件时应先对此表进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机房或电池组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维护该表。
2.4.2设定串口
选择仪表通讯的计算机串口端口。
从菜单中选择"工具-通讯口设置"进入,按计算机配置选择端口号。
2.5操作-帮助
2.5.1在线升级
若用户的计算机连接在互联网上,则可随时获得我公Z新版本的软件。选择菜单中"帮助-在线升级",软件自动升级为Z新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