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12SP100 意大利非凡蓄电池12V100AH
非凡12SP100 意大利非凡蓄电池12V100AH
非凡蓄电池技术特点:1、极板与板栅:加厚的极板和板栅,保证了长久的使用寿命;2、隔板:超细玻璃纤维隔板;3、外壳材质:ABS塑料,可用FV0防火型材料;4、安全阀:安全低压力阀。非凡蓄电池产品特点:安全、可通用性能好、可靠性高、设计寿命:10年SP系列 - 设计寿命10 年(10H)电池型号电池电压(V)额定容量(AH)电池长度(mm)电池宽度(mm)电池总高(mm)电池重量(Kg)12SP2612261661751259.112SP33123319813017812.012SP42124019716517014.312SP55125522913821118.212SP70127027216619523.212SP70L1270L32516617423.312SP80128026016921227.212SP90129030516821231.412SP1001210032917222132.812SP1201212040717322538.012SP1351213534517227956.312SP1501215048517024146.012SP2051220052026021465.012SP2351223052026021474.4防火电池12SP26F12261661751259.112SP33F123319813017812.012SP40F124019716517014.312SP55F125522913821118.212SP70LF127027216619523.212SP70F127032516617423.312SP80F128026016921227.212SP90F129030516821231.412SP100F1210032917222132.812SP120F1212040717322538.012SP135F1213534517227956.312SP150F1215048517024146.012SP205F1220552026021465.012SP235F1223552026021474.4FIAMM蓄电池SSP非凡蓄电池产 品 说 明FIAMM SSP系列是根据市场长期运作所得经验研制而成的。SSP系列电池的出品,是为了确保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体现出优异的放电性能。FIAMM的追求在于不断的对生产工艺、设备及技术进行改进。FIAMM工业电池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保体系的要求。FIAMM工业电池在技术上的持续投资是我们的产品拥有更精良的品质、更高的可靠性。SSP系列阀控铅酸电池是多种备用性电源的理想选择。非凡蓄电池技术特点◆极板于板栅:加厚的极板和板栅,保证了长久的使用寿命。◆隔板:超细玻璃纤维隔板。◆质FVO0n request )外壳材质:ABS塑料,可用FVO防火型材料。◆安全阀:安全低压气阀。非凡蓄电池标准及认证◆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896?Part?21-22◆英国标准:BS6290 Part4◆美国UL实验室UL-94证书
串联冗余配置有时也称为“N+1”系统,不过,它与通常情况下用 N+1 表示的并联冗余配置截然不同。串联冗余设计概念既不需要并线,也不要求模块的容量必须相同,甚至不要求模块来自同一个制造商。在该配置中,正常情况下由一个主要的或“主”UPS 模块为负载供电。同时,一个“串联”的或“辅助”的 UPS 为主 UPS电源模块的静UPS不间断电源模块的静路。这种方式可以在保留现有UPS不间断电源的情况下,对之前的无冗余配置进行扩充,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冗余。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主UPS不间断电源模块将承担起全部关键负载的供电,串联模块不承担任何负载。一旦主模块负载转换到静态旁路上,串联模块将即刻接受主模块的全部负载。因此,必须仔细选取串联模块,以确保它能够迅速承担起负载。如果它不能完成该任务,它自身或许可以转换到静态旁路,但这样一来,便使得该配置方案所提供的冗余保护消失殆尽。
对于这两个模块而言,只需将负载转换到另一个模块,便可轻松提供服务。由于输出线路仍存在单故障点,因此,维护旁路仍然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功能,整个系统每年需要停机2-4小时,以便对系统进行预防性的维护。虽然该配置方案的可靠性提高了,但往往却被开关装置及相关控件的复杂性所抵销。MTechnology Inc ,是一家专业高可靠性电气系统咨询公司。该公司曾今进行的可靠性比较分析。通过使用概率风险评估(PRA)技术,MTech 开发了用于量化串联冗余系统和非冗余系统的模型。Z基本的故障树分析忽略了人为失误、元件老化和环境因素导致的故障,显示出串联冗余系统不会在物理上影响故障率(不可靠性)。两个系统的年故障率都是 1.8%。串联冗余得出 30个故障模式(Z小采样)而非冗余系统只有 7个。尽管多额外的 23个故障模式的发生几率较小,但是分析指出为系统增加复杂性和额外的组件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潜在故障的概率。MTech 认为当考虑到人为失误和组件老化的影响,串联冗余的反面意义就变得更加明显。串联冗余系统的运维比非串联冗余系统要复杂得多,而且人为失误发生的几率也要高得多。串联冗余设计所带来的预防性维护程序的益处经不起严格仔细的推敲和审查。串联冗余UPS设计Z重要的受益人是那些Z初销售设备然后从对额外的UPS不间断电源维护服务中获利的人或组织。客户的设备并不受益于高可靠性的供电。
串联冗余的优点
产品的选择很灵活,可以混用不同制造商或不同型号的产品。
具备 UPS 电源容错功能。
非凡12SP100 意大利非凡蓄电池12SP100 12V100AH价格
不需要同步装置。
对于双模块系统而言,相对比较经济。
串联冗余的缺点
依赖于主模块静态旁路是否能从冗余模块正确接收电力。
如果电流超出逆变器的容量,则要求两个UPS模块的静态旁路都必须能正常运行。
主UPS电源模块转换到旁路时,辅助 UPS 模块必须能够处理突然的负载变化。(因为辅助UPS 往往长期工作在 0% 负载的条件下。并非所有UPS不间断电源模块都能执行该任务,因此旁路模块的选择至关重要。)
开关装置及相关控件不仅复杂,而且昂贵。
由于为保持电源不间断而设置的辅助UPS电源工作于 0% 负载情况下,因而运营成本提高了。
双模块系统(一个主模块,一个辅助模块)至少需要一个电路断电器,以便在市电与作为旁路电源的另一个UPS不间断电源之间进行选择。这比只包含一条公共负载总线的系统要复杂得多。
两个或者多个主模块需要采用特殊的电路来启用冗余模块或者作为旁路电源的市电(静态转换开关)。
每个系统一条负载总线,因而存在单故障点。
并联冗余或N+1系统在并联冗余配置方案中,当单个 UPS 不间断电源模块出现故障时,无需将关键负载转换到市电。所有 UPS不间断电源的用途都在于保护关键负载不受市电变化及断电的影响。随着数据重要程度的提高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降低,转换到静态旁路和维护旁路的理念已逐渐被视为应淘汰之举。但N+1系统设计仍需要静态旁路,而且大多数N+1系统都具有维护旁路,因为它们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并联冗余配置方案中,多个并联的容量相同的 UPS 模块共用一条输出总线。如果“备用的”电量至少等于一个系统模块的容量,则系统为 N+1 冗余;如果备用的电量等于两个系统模块的容量,则系统为 N+2 冗余;以此类推。并联冗余系统要求采用同一制造商生产的相同容量的UPS电源模块。UPS不间断电源模块通过外部的系统并联电路板进行同步,有时UPS不间断电源模块本身也嵌入这种功能。某些情况下,并联功能也控制模块间的电流输出。
各个 UPS 不间断电源模块之间相互通讯,以产生完全同步的输出电压。并线应具备监控功能,以显示系统负载以及系统的电压与电流特征。此外,并线还必须能显示并线上的模块数量,以及需要多少模块才能保证系统冗余。一条公共总线上可以并联的 UPS 模块的数量存在一个逻辑上限,对于不同的 UPS 制造商而言,该值也不同。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并联冗余设计中的UPS电源模块均匀分摊关键负载容量。如果从并线上取下一个模块进行维修(或者如果某个模块因内部故障而停机),则剩下的 UPS 模块必须立即承担起发生故障的 UPS 模块的负载。由于有了此功能,因此可以从总线中取下任意一个模块进行修理,而无需将关键负载直接连接到市电。
非凡12SP100 意大利非凡蓄电池12SP100 12V100AH价格
N 配置示例中面积为 465 平方米(5000 平方英尺)的计算机房,如果采用该方案,则需要2个400 kW 的UPS电源模块,或3个200kW的UPS模块并联在一条公共输出总线上,以提供冗余。并线的设计容量为系统的非冗余容量。因此,包含 2 个 400 kW 模块的系统,其并线的额定容量为 400 kW。
在 N+1 系统配置方案中,UPS容量可以随负载的增长而增长。应当设置容量触发机制,以便当容量百分比达到某个水平时,就应当订购新的冗余模块(某些UPS电源模块的交货时间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UPS容量越大,安装新UPS电源模块的难度越大。大型的UPS电源模块重达数吨,需要特殊的传动装置才能将它们安置就位。UPS房间中通常会为这种大型模块预留位置。由于将大型UPS电源模块安放在任何房间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这种部署必须进行周密规划。
在设计冗余UPS电源系统时,系统效率是一个应当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负载较轻的UPS电源模块的效率要低于负载接近于其额定容量的UPS电源模块。表 2 显示了为 240 kW 负载供电时,采用不同容量 UPS电源模块的系统的负载分配情况。如表所示,为特定应用环境所选的模块大小会严重影响系统效率。低负载情况下任何特定UPS电源的效率因制造商而异,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具体数据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