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心脏作为血液循环动力ZX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冠状动脉不断提供的血流供应,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或堵塞,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便会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心肌无法得到足够氧气,导致心肌不可逆的缺血性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机体供血不足,严重者导致机体死亡。
1.实验动物
2.实验周期
0h、3h、6h、12h、24h、72h
3.建模方法
1. 腹腔注射麻醉,用小鼠剃毛器剃除小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手术区消毒。
2. 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频率110bpm),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小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小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 小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7-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下缘2mm处进针,缝线穿过LAD,以完全阻断LAD血流。
5. 关胸:结扎完成后,6-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小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待小鼠自然苏醒后将小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6.模型的评价
1.心脏功能评价
由Laplace定理可知 :S=Pr/2h,P为心室内压,r为心腔内径,h为心壁厚度。在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为适应心脏做功增加,室壁厚度增加,左室室壁应力增加,提高心脏收缩功 能起到早期代偿的机制 ;但持续的压力超负荷,可促进心肌肥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凋亡,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到损害,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甚或心源性猝死。可通过超声或血流动力学检测来评价心功能。M超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LVIDd、LVIDs),同时系统将会自动计算出相应的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
2. TTC染色测量梗死面积
迅速取下心脏,清洁并挤压心脏蘸干血渍,4°C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蘸干,于-20°C冰箱冷冻15min至心脏变硬,取出并用刀片自心尖向心底沿房室沟方向切成1mm厚切片,共切5片,迅速将切片置于5ml 37°C 1% PH为7.4的TTC磷酸缓冲液中,水浴15min,TTC染色后梗死区为白色,梗死边缘区为砖红色,正常区为红色。
3 病理学评价
取出心脏,剔除血管、脂肪等杂质,心脏放纱布上蘸干残留的血渍和溶液并称重后保存,24h后行脱水、包埋、石蜡切片,各个标本选择固定位置(乳头肌水平)切片,做HE染色。HE 染色结果可见,对照组心肌排列整齐、细胞质丰富均匀、间质正常 ;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核丢失、心肌细胞呈空泡样变、梗死区可见心肌组织紊乱、梗死区心肌细胞消失,代之以纤维瘢痕组织。
图一 操作图
图二 心脏M型超声图
图三 心脏TTC染色图,箭头处为梗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