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蜂窝斜管填料供应
斜管的使用场合较多,由于施工方法和条件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埋设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1、钻孔
采用工程钻探机,一般采用φ108cm钻头钻孔,为了使管子顺利地完装到位一般都需比安装深度深一些,它的原则是每10米多钻深0.5米,即10米+0.5米=10.5米,20米+1米=21米,以此类推。
2、清孔
钻头钻到预定位置后,不要立即提钻,需把泵接到清水里向下灌清水,直至泥浆水变成清混水为止,再提钻后立即安装。
3、安装
安装的全过程可分为三步 a、管子的连接: 我厂出厂的管子一般长度为2米/根,4米/根两种,连接的方法是采用插入连接法,首先拿起一根测斜管,在没有外接头的一端套上底盖,用三只M4×10自攻螺钉探紧,(这是每孔下面的一节管子)就可向孔内下管子了,下一节,再向外接头内插一节管,这时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插到管子端平面相接为止,再用三只M4×10自攻螺钉把它固定好,才算该接头连接完毕,按此方法一直连接到设计的长度。 b、调正方向: 管子安装到位后,需要调正方向后才能回填,调正方向的要求是,管子内壁上有两对凹槽,首先需把孔口以上那节测斜管上的外接头拿掉(松开三只螺钉就可以拿掉了)才能看清管内凹槽,需要把管内的一对凹槽垂直于测量面就可以了,转动管子就可以实行,一人转不动时,可用多人,转动前可先把管子向上提起后再转动对准,对准后再把管子压到位,方向就调正好了盖上盖子,拧好螺钉就可以回填。 c、向孔内回填,还需特别注意两点: 在下管子时为减少其浮力,可向管内充清水(自来水、河水等)一边下管子,一边充清水,直至能顺利地放到位。清水也不能放得太多,否则管子会迅速下沉,使人抓不住而掉在孔中,无法继续工作。但管子全部(一孔)下到位置后,一定要把清水充满,这样做可减少泥浆进入管内形成沉淀。 斜管外面有一对凹槽,此槽是偏心的(为保证测斜管的精度,尽量减少扭角的产生,使联接方法按管子的制作方向联接)与外接头内的凸槽相配合后把管子插入的,若插不下,把管子转动一个方向就可顺利地插入,因为该联接方法只有一个方向能插入,其余方向均插不进去。
斜管填料实施成效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斜管除用于给水净化和化工厂污水、生活污水厂、煤矿水处理、洗煤厂水处理、电厂浓缩池、尾矿水处理、制药厂、造纸厂废水处理的除砂和快速沉淀、隔油分离以及尾矿浓缩等外,尤其对水厂和废水处理工程的改造效益更佳。 二、斜管的特点: 本产品采用乙丙共聚级塑料为材料,经红外线恒温热压而成,尺寸准确、比表面积大、安全、耐腐蚀、耐老化、壁面光滑,容易冲洗。 三、斜管主要用于各种沉淀和除砂作用。是近十年来在给排水工程中采用广泛而且成为一项水处理装置。它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适用于进水口除砂,一般工业和生活给水沉淀、污水沉淀、隔油以及尾张浓缩等处理,即适用于新建工程,又适用于现有旧池的改造,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直管主要用于生物滤池的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淹没式生物滤池(又称接触氧化池)以及生物转盘的微生物载体,对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安装程序】 1、斜管的沉淀池底部排泥管安装 斜管沉淀池安装顺序一般从底部开始,先完成底部的排泥管道系统的安装,确保排泥管道开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靠,检查无误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安装工序。 2、完成斜管的填料支架安装 根据斜管沉淀池填料支架安装施工图,先将填料支架安装到位,检查所有焊接结点牢靠、支架强度足以承受填料重量,并在支架表面完成防腐处理; 3、完成斜管填料烫接 按斜管填料的烫接方法将每一个斜管填料包装作为一个单独的烫接单元,一个单元完成烫接后为1m2,烫接完成后在场地上整齐堆放(保留少量的散片备用)。 4、斜管填料池内组装 将烫接后的填料单元在填料支架上部自左向右进行组装。始终保持60°角不变,每一单元顺序组装时要适当压紧,组装到右侧时若尺寸不是正合适,需要根据尺寸用散片斜管填料烫接后进行组装直至全部到位。 5、斜管填料上部固定 由于斜管填料比重为0.92略小于水,斜管填料在池内组装到位后需要在填料上方自左向右方向拉上 10mm的圆钢进行加固(每个单元填料上部要求有两根圆钢通过),圆钢两端在沉淀池池壁上可靠固定,安装圆钢后可以很好地防止斜管填料在初期使用时有可能发生的松动上浮现象,圆钢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 6、斜管沉淀池运行调试 (1)、检查进水是否均匀,不得对沉淀池造成冲击,影响沉淀效果; (2)、调整出水堰槽高低及水平度至合适,保持出水均匀; (3)、经过以上施工工序,至此斜管沉淀池填料安装已经全部完成。正常投入使用后需要根据进水中悬浮物浓度情况确定排泥周期,注意及时排泥,确保斜管沉淀池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及令人满意的出水水质。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有若干关键性问题,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对系统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它们是:①水力负荷;②有机负荷;③微生物浓度;④曝气时间;⑤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⑥氧传递速率;⑦回流污泥浓度;⑧回流污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