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提取物
名称:雷公藤提取物
主要成分:雷公藤提取物
提取来源:雷公藤
外观:棕黄色粉末
检测方法:TLC
含量:10:1(%)
应用剂型:片剂
临床应用:医药
规格:25公斤
包装:双层塑料袋纸板桶
保存期:24(月)
类别:祛风湿药
拼音:LEI GONG TENG
拉丁:Radix et Rhizoma Tripterygii
别名:黄藤根、黄药、黄藤木、黄藤草、红药、红紫根
YY部位:全株
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直径0.5~3cm,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粗糙,具细密纵沟或环状裂隙;栓皮脱落处显橙黄色。质坚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纤维性;木栓层橙黄色,显层状;韧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密布针眼状孔洞,放射明显。根茎性状与根相似,有白色或浅红色髓部。气微、特异,味苦微辛。
[药物] 为植物卫矛科雷公藤的根。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药化] 含雷公藤碱、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等多种生物碱、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二萜内酯、雷藤酮及卫矛醇等。
采收加工:夏、秋采收。洗净、晒干、切碎。
性味归经:寒;苦;归心、肝经;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HX通络,消肿止痛,杀虫。用于风寒湿痹,疔疮肿毒,腰带疮,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需文火煎1~2小时;研粉装胶囊,每日1.5-4.5g;或制成糖浆、浸膏片。外用:适量,研粉或捣;捣烂敷;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禁忌:凡内脏有气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禁服
【出处】《ZG药植志》 雷公藤
(1)雷公藤碱、雷公藤定碱及二萜内酯、卫矛醇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对小鼠白血病1210,P388及人类鼻咽癌均有YZ作用。
(2)能使周围小动脉舒张增加血流量,减低外围血流的阻力,改善微循环的阻碍,有HX作用。对多种变态性反应与非细菌性炎症有激素样KY作用。在试管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及皮癣真菌均有一定的YZ作用。水浸液能杀疟原虫及星毛虫与卷叶虫。在机体内能调整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即影响于体液免疫又作用于细胞免疫。
(3)中毒现象:先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及呼吸困难,因心脏及呼吸YZ而导致麻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增碱和雷公藤明碱等生物碱构成了雷公藤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二甲基亚砜、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等。具有KY及免疫YZ作用。
本公司雷公藤提取物及各种生物碱:吉碱/精碱,明碱,新碱,春碱,次碱,定碱,甲素,红素,内酯酮 均有销售,欢迎您来电咨询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