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抗体 1996 年 K hler 和 Paul 等根据实验资料和大量文献, 对 Ig 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了 V L 和 V H 区构成的功能区具有一些过去未曾注意到的新功能, 并将这些具新功能的抗体称为超抗体 (superantibody, SAB)。超抗体有 4 种不同于普通抗体的功能。 (一) 化学酶解作用或化学催化作用 超抗体的化学催化 (chemical catalysis) 活性部位在 V L 区, 一般半抗原均能诱导超抗体合成。超抗体具广泛的潜能, 能介导先天免疫、获得性免疫和自身免疫, 有抗感染作用、作用及有效清除自身抗原等作用。 (二) 与核苷酸结合 所有 Ig 分子都有核苷酸结合 (nucleotide binding) 区, 是 Ig 的一种不依赖抗原刺激的天然免疫功能。其结合部位在 V L 区的 19~40 位和 25~40 位氨基酸残基及 V H 区的 99~24 位和 88~24 位氨基酸残基区域, 每一区域都有 CDR 与 FR 节段相间存在, 可能是V H 和 V L 区内的核苷酸结合残基对 DNA 和 RNA 起锚定残基 (anchor residue) 的作用。 (三) 自身聚合作用 超抗体的 V 区含有 Ig 自身结合部位, 存在于 V H 区的 50~74 位氨基酸残基区域,相当于 CDR2 和 FR 的部位, 通过这一部位介导抗体自身聚合 (self binding) , 可增强抗体与靶分子结合的亲和性, 或有助于某些抗体效应功能的发挥。 (四) 与超抗原结合 超抗体的 FR3, FR1 和 CDR2 组成的环状结构, 是超抗体与超抗原结合的部位。超抗体概念的提出和论证, 是 K hler 等对分子免疫学做出的新贡献, 随着分子免疫学的深入发展, 有可能发现 Ig 的更多新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