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激光治疗仪在血管外科的应用随着EVLT技术在国内外逐步应用和推广,其长期临床疗效评估尚有待于进一步长期随访及多中心研究报道,随着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治疗经验的积累,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在这一技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EVLT技术安全、有效、微创、操作简便和不遗留手术疤痕等优势,为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产品特点
与其他微创手术如经导管硬化剂注射ZL、电凝ZL或射频ZL相比,EVLT经手术穿刺,通过小口径、可弯曲的光纤输送能量;激光能量穿透深度较浅,与完全依赖热能的能量来源相比,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已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也可应用EVLTZL。与超声引导的硬化剂ZL相比,避免了硬化剂误注射入动脉内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可精确控制对静脉壁的损伤,降低再通率。激光联合手术ZL,可扩大手术ZL的适应症,并取得良好的LX。以后在一定条件下,选择适当患者,还可以在门诊开展ZL。
操作流程
EVLT术前所需设备及耗材准备
(1)980nm 30W半导体激光器一台;
(2)980nm激光防护镜二个;
(3)芯径600µm裸光纤一根(可根据需要适当增添光纤数备用);
(4)无菌手术巾、纱布、止血带;
(5)5F直头导管一根,(80cm~100cm长);
(6)0.035” 150cm长亲水性导丝一根;
(7)5F导引鞘组一套(内含18G穿刺针、5F扩张器、0.035”短导丝各一个);
(8)18G留置针若干;
(9)弹力绷带2-3卷,自粘型的Z适合;
(10)循序减压弹力袜若干;
常见问题
手术前准备:
(1)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及重要器官生化检查及功能检查;
(2)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检查。可用彩超作大隐静脉、股总和股静脉管壁、管径测量,静脉瓣膜功能状况,有否静脉血液倒流等检查;在隐股静脉汇合处沿大隐静脉下方2cm—3cm处做大隐静脉的横向测量,静脉血液倒流情况等检查;
(3)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目的和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深静脉是否全程通畅,大隐静脉全程走向,有否双支大隐静脉;静脉曲张的程度和范围;交通支部位,有否倒流;造影过程中要求了解髂静脉是否通畅,是否同时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初步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状况等。
工作原理
(1)术前先作开机准备,检查激光器是否正常工作运转。连接好光纤,设置参数:功率12W,选重复脉冲模式(或连续脉冲模式), 一秒脉冲,一秒间隔(即激光发射一秒,间歇一秒)。将激光设置为准备模式(ready),光纤末端就会看到红色的瞄准光束。
(2)ZL体位:仰卧位。
(3)麻醉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也可选择局部麻醉方式。
(4)在股动脉搏动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大腿根部横行皱纹处,顺着皮纹做个横行小切口,约2cm左右,必要时可延长。用两个小拉沟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在深筋膜的浅面,卵圆窝部位找到大隐静脉,此时必须仔细辨认大隐静脉与股动脉的区别。游离大隐静脉,近心端结扎和缝扎各一道,远心端血管钳阻断备用。
(5)在内踝上方扎止血带,在内踝处找到大隐静脉,用5F鞘组中18号带塑料外套管穿刺针,穿刺大隐静脉,穿刺成功后退出针心,留置塑料套管。然后,将鞘组内的0.035”导引导丝通过塑料套管导入大隐静脉,退出塑料套管,再通过导丝插入鞘管。
(6)通过鞘管,相继插入0.035”,150cm长的导丝和5F直头导管,直至大隐静脉根部腹股沟切口处,直视下确定导管在大隐静脉腔内,有时需注意双支大隐静脉存在。
(7)抽出长导丝,将光纤顺着导管插入至导管顶端,可直视下看到光纤顶端的红光指示。退出导管3mm~5mm,使光纤末端与导管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结扎大隐静脉残端。
(8)此时,抬高患肢15度~25度左右,尽量使浅静脉血液排空。启动激光机,一边踩下脚踏开关,一边将导管和光纤同时后撤,每秒钟后撤的距离约为0.5cm~1cm。作者认为,如果静脉内径较粗,后撤的距离尽量短一些,有利于静脉腔内膜的破坏。
(9)透过皮肤,通过红色指示光可以直视光纤末端来定位光纤,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超声来定位;降低房间亮度,再次依据红色瞄准光检查光纤末端位置;用手按压红色指示光处,使光纤末端与血管内壁紧贴,以实现接触式ZL方式。当激光发射时,医生以每秒0.5cm~1cm的距离慢慢回抽光纤,在两次脉冲发射间歇的一秒钟时,光纤停止回抽,以此速度ZL直至所需大隐静脉ZL完毕,手术过程结束。
(10)下肢静脉曲张处或小腿分支静脉,采用多点穿刺光纤导入的方法ZL。
(11)术后,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自粘性弹力绷带Z好。包扎时间不少于2周。或穿戴循序减压弹力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