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抗原检测卡是-种可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非洲猪瘟病毒的免疫层析检测卡。检测是基于两种不同颜色胶体金颗粒的应用: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偶联的黑色胶体金颗粒和用做质量控制的蓝色胶体金颗粒。
产品特点
一、技术原理
非洲猪瘟病毒抗原检测卡是-种可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非洲猪瘟病毒的免疫层析检测卡。检测是基于两种不同颜色胶体金颗粒的应用: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偶联的黑色胶体金颗粒和用做质量控制的蓝色胶体金颗粒。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
在层析膜上包被了两条线:检测线(T线)包被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质控线( C线)包被了质量控制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阳性样品中的病毒与偶联了黑色颗粒的非洲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结合。然后免疫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迁移过层析膜,并被包被在检测线上的非洲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再次捕获,从而出现黑色的线。对照线用来证明检测的有效性 ,证明免疫层析反应有效。
二、储存
所有试剂保存温度为4-25'C。
三. 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1.所有试剂使用 前请恢复到室温( 20-25C )2. 不同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和试剂不能混用。3.避免 试剂污染。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
4.试剂盒组 分过期后不能使用,不同批次的试剂盒组分不能混用。5.样品和试剂处理中,不能用嘴咬、喝或吸。
产品优势
四.样品
本检测卡用于检测血液样本。待检血液样本必须是新鲜的或冰箱2-8*C保存不超过4天的抗凝血(EDTA、肝素等)不含抗凝剂的血液样本中含有微小凝块会导致层析孔阻塞引起非特异性反应结果。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
五.检测程序
使用前,将所有试剂盒组合和样本恢复至室温。将检测卡从含干燥剂的铝箔袋中取出。
加20μL全血(含抗凝剂)至加样孔中,静置1分钟。加3-4滴工作液至加样孔中,静置10分钟判断结果。
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体积加样操作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产品资料
六.结果判读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
加样静置10分钟后,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结果判读:
阴性:显色区只出现-条蓝线。
阳性:显色区出现- -条蓝线和一条黑线。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抗原的浓度。
无效:蓝线未出现,检测结果无效。请使用新的检测卡重新检测。
请在10分钟内判读结果,超过10分钟后判读无效。
诊断标准
临诊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其他出血性疾病的症状和病变都很相似,他们的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在生产现场实际上是不能区别的,因而必须用实验室方法才能鉴别。现场如果发现尸体解剖的猪出现脾和淋巴结严重充血,形如血肿,则可怀疑为猪瘟。
实验室诊断
(1)红细胞吸附试验:将健康猪的白细胞加上非洲猪瘟猪的血液或组织提取物,37℃培养,如见许多红细胞吸附在白细胞上,形成玫瑰花状或桑椹体状,则为阳性。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见细胞浆内有明亮荧光团,则为阳性。
(3)动物接种试验
(4)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将非洲猪瘟病毒接种在长满Vero细胞的盖玻片上,并准备未接种病毒的Vero细胞对照。试验后,对照正常,待检样品在细胞浆内出现明亮的荧光团核荧光细点可被判定为阳性。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照成立时(阳性血清对照吸收值大于0.3,阴性血清吸收值小于0.1),待检样品的吸收值大于0.3时,判定为阳性。
(6)免疫电泳试验:抗原于待检血清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者可判定为阳性。
(7)间接酶联免疫蚀斑试验: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蚀斑呈棕色则为阳性,无色则为阴性。
病理原因
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流行病学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
易感动物
猪与野猪对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之猪群同样是易感性,梦特哥马利氏等(Montgomery)于1921年曾设法试验白鼠、天竺鼠、兔、猫、犬、山羊、绵羊、牛、马、鸽等动物,都未被感染成功,但是伟力合(Velho)于1956年报告,他曾盲目通过兔子26代后攻毒猪照样致死。
传播媒介
非洲和西班牙半岛有几种软蜱是ASFV的贮藏宿主和媒介。美洲等地分布广泛的很多其他蜱种也可传播ASFV。一般认为,ASFV传入无病地区都与来自国际机场和港口的未经煮过的感染猪制品或残羹喂猪有关,或由于接触了感染的家猪的污染物,胎儿,粪便,病猪组织,并喂了污染饲料而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病于上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70年代传入南美洲,2007传入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2017年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数起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我国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新城子)五五社区发现国内首例病毒。该病现主要在非洲、中东欧和高加索地区流行。病毒在我国已有出现。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Z主要的传播途径,猪被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性。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
发病机理
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主要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5~9天,往往更短,临床实验感染则为2~5天,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度,约持续四天,直到死前四十八小时,体温始下降为其特征,同时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故与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出现不同,Z初三至四日发热期间,猪只之食欲,显出极度脆弱,猪只躺在舍角,强迫赶起要它走动,则显示出极度累弱,尤其后肢更甚,脉搏动快,咳嗽,呼吸快约三分之一,显呼吸困难,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有些毒株会引起带血之下痢,呕吐,血液变化似猪瘟,从三至五个病例中,显示有50%之白血球数减少现象,淋巴球也同样减少,体温升高时发生白血球性贫血,至第四日白血球数便降至40%才不下降,未成熟中性球数增加也可观察到,往往发热后第七天死亡,或症状出现仅一、二天便死亡。
病理变化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
在耳、鼻、腋下、鹛腹、会阴、尾、脚无毛部分呈界线明显的紫色斑,耳朵紫斑部分常肿胀,ZX深暗色分散性出血,边缘褪色,尤其在腿及腹壁皮肤肉眼可见到。显微镜所见,于内小血管,尤其在乳头状呈严重的充血和肉眼可见的紫色斑,血管内发生纤维性血栓,血管周围有许多之嗜酸球,耳朵紫斑部分上皮之基层组织内,可见到血管血栓性小坏死现象,切开胸腹腔、心包、胸膜、腹膜上有许多澄清、黄或带血色液体,尤其在腹部内脏或肠系膜上表部分,小血管受到影响更甚,于内脏浆液膜可见到棕色转变成浅红色之瘀斑,即所谓的麸斑(BranFlecks),尤其于小肠更多,直肠壁深处有暗色出血现象,肾脏有弥漫性出血情形,胸膜下水肿特别明显,及心包出血。
(一)在淋巴节有猪瘟罕见的某种程度之出血现象,上表或切面似血肿之结节较淋巴节多。
(二)腺脏肿大,髓质肿胀区呈深紫黑色,切面突起,淋巴滤胞小而少,有7%猪发生小而暗红色突起三角形栓塞情形。
(三)循环系统:心包液特别多,少数病例中呈混浊且含有纤维蛋白,但多数心包下及次心内膜充血。
(四)呼吸系统:喉、会厌有瘀斑充血及扩散性出血,比猪瘟更甚,瘀斑有发生於气管前三分之一处,镜检下,肠有充血而没有出血病灶,肺泡则呈现出血现象,淋巴球呈破裂。
(五)肝:肉眼检查显正常,充血暗色或斑点大多异常,近胆部分组织有充血及水肿现象,小叶间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浆细胞(PlasmaCell)及间质细胞浸润,同时淋巴球之核破裂为其特征。进口、非洲猪瘟、检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