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水上浮标塑料水上航道标
硇洲孤悬海中,东边怪石浮沉数十里,难以泊舟。西边多石,通舟往来。南北亦多石,可以泊舟其间。桑麻闾井,自成一区。哨舶台汛,声势相连。俨如一城矣。
明清以来硇洲为海防要地,清初迁海复界后,为拱卫高雷和清剿海盗,康熙四十三年置硇洲营,设都司守备驻防,率千总一员,防淡水讯,头司、二司、三司把总各一员。雍正八年,清政府恢复了明正统所设的硇洲镇巡检司,建巡检司署。
在20世纪以前以帆船为主时代,ZG民众主要使用自然标志和望台、土堆、石刻等作为引航标志。战争后,清政府一些官员和地方士绅受西方影响,意识到引航设施之必要,开始筹建具照明功能的灯塔。硇洲灯塔所在马鞍山上,曾有一座石塔,据光绪《高州府志》记载,该石塔为元大德年间乡民谭伯裘所建,久已废弃。并附有元代刘耿阳诗: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以及清代吴士彬诗:古塔凌霄起,登临据马鞍。海山自苍莽,风露亦高寒。
漂浮式水上浮标塑料水上航道标
孙宗烈。出生在三导堰。当过农民,干过亩产万斤粮的“大跃进”,吃过公共食堂的糠糊糊,蹲过村设的监牢“学习班”。当过“弹簧”(流浪打工仔),做过泥、木、改、漆、石、普工等苦力,艺多而不养家。上高山,入深谷,写过“有青云出岫,难决去留”的彷徨;原始森林中,夜里听过犹如“满山风雨来”一般那令人振奋的松涛。后来在郫县二中教书。
1945年底,海关运输船"华星"号由上海来青岛,帮助胶海关恢复沿海各灯塔及辅助航海设施。据1950年8月海港工作报告中记载,当时胶海关有"天顺"汽艇、"威海"汽艇和"关德"汽艇,负责维护青岛港沿海的灯塔、灯桩和浮标,在维护更换大型浮标时,根据需要临时租用青岛市航务局的水上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