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 1975 年, Carswell 等发现用细菌脂多糖刺激接种过牛丙种球蛋白 ( BGG) 的小鼠,其血清中含有一种能使肿瘤组织发生出血性坏死的因子, 称为肿瘤坏死因 子 (tumornecrosis factor, TNF)。1985 年, Shalaby 将来源于巨噬细胞的 TNF 命名为 TNF -α, 将来源于 T 细胞的淋巴毒素 (lymphotoxin, LT) 命名为 TNF -β。人 TNF -α为非糖基化蛋白,分子质量为 17 ku; 人 TNF -β为糖基化蛋白, 分子质量为 25 ku。TNF -α和 TNF -β的生物学活性相似, 发挥作用的天然形式约为同源三聚体, 其受体同为 CD120a/ p55TNFRⅠ和CD120b/ p75TNFRⅡ。其他一些细胞因子与 TNF 在结构和某些功能方面有一定相似性, 故将这些因子归类为 TNF 家族, 目前已发现 20 个成员, 即 TNFSF1~TNFSF19 等。 TNF 的生物学作用广泛, 主要有: (1) 参与炎症反应。TNF 通过诱导靶细胞表达各种粘附分子, 促进白细胞粘附和穿透血管内皮细胞, 刺激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 IL - l, IL - 6, IL - 8 等内源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 (2) 调节免疫应答。TNF 促进单核/ 巨噬细胞合成并分泌 IL - l、表达 MHC - Ⅱ类分子, 增强抗原提呈作用; 参与 T 细胞、B 细胞的激活。 (3) 抗肿瘤。TNF 在体内外均可发挥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尤其是跨膜型 TNF 可有效杀伤对分泌型 TNF 耐受的肿瘤细胞。TNF 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低浓度 TNF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作用于局部白细胞和内皮细胞, 诱发炎症反应; 中等浓度时, 则以内分泌方式作用于全身组织, 导致发热, 刺激肝细胞分泌蛋白质, YZ造血; 高浓度时, 可降低心输出量, 激活凝血系统, 引起低糖血症, 致全身中毒性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