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自营品牌
检测项目
颗粒物、SO2、NOx、O2、温压流、湿度
响应时间
0秒
示值误差
±0.1%
稳定性
国家标准
重复性
国家标准
价格区间
1万-5万
产地类别
国产
应用领域
环保/水工业,石油/化工,造纸/印刷/包装,钢铁/金属,制药/化妆品
一、产品概述
烟气连续在线监测系统运用抽取冷凝采样、后散射烟尘浓度测量、皮托管烟气流速测量及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的在线连续监测。同时又针对国内煤种较杂、煤质变化大、污染物排放浓度高、烟气湿度大的状况从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并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定型,提供专业的中文操作平台及中文报表功能、多组模拟量及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可实现现场总线的连接以及多种通讯方法的选用,使系统运行方便灵活。
烟气连续在线监测系统(CEMS)是功能齐全,整体水平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1、固态颗粒物连续监测子系统,采用激光后散射单点监测。烟气分析仪实时获知工厂锅炉厂CEMS厂家
2、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子系统多组分气体分析仪(SO2、NOX、CO、CO2、HCL、HF、NH3)
3、烟气含氧量、烟气流量、压力、温度,湿度等烟气参数连续监测子系统
4、数据处理与远程通讯系统
二、技术说明
◢ 抽取冷凝法CEMS能够测量SO2、NOx、O2、温度、压力、流速、粉尘、湿度;
◢ SO2、NOx采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DOAS)分析技术或红外线NDIR分析技术;
◢ O2采用电化学氧电池;烟气分析仪实时获知工厂锅炉厂CEMS厂家
◢ 湿度采用高温电容法;CEMS火力发电烟气连续排放监测设备终身售后
◢ 温度、压力、流速分别采用热敏电阻(PT100)、压力传感器和皮托管微压差法;
◢ 粉尘采用激光后散射法;
◢ 紫外差分吸收光谱(DOAS)分析技术除了能够测量SO2和NOx外,还能够分析NH3、Cl2、H2S、O3等气体;
◢ 与抽取热湿法CEMS相比,本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维护方便等优点;
◢ 与原位法相比,分析仪具有支持在线校准、测量值波动小、可靠性高、设备维护简单等优点;
◢ 本分析仪整机结构紧凑,方便运输和安装。
◢ 系统运行数据采集率≥90%,系统提供的检测数据资料可用率≥90%,并具有查阅历史数据功能。
◢ 输出单位:对所检测烟气的各种参数,系统除在就地分析仪器面板上显示外还均以4~20mA标准模拟量信号输出。气态污染物浓度单位使用mg/Nm3,流量计测出流速信号应折算成体积流量Nm3/s输出,温度单位为℃。
◢ 系统能够真正实现无人职守运行,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及主要部件故障报警功能,包括:测量元件/检测探头的失效、超出量程、采样流量不足、反吹压力低、采样头温度低、采样管线温度低、预处理系统故障、分析仪器故障等。
至2015年底,ZG的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21亿吨增加到1.82亿吨,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的国家之一;安装脱硫设施的煤电机组由5.3亿千瓦增加到8.9亿千瓦,安装率由83%增加到99%以上;安装脱硝设施的煤电机组由0.8亿千瓦增加到8.3亿千瓦,安装率由12%增加到92%;安装脱硫设施的钢铁烧结机面积由2.9万平方米增加到13.8万平方米,安装率由19%增加到88%;安装脱硝设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由零增加到16亿吨,安装率也达到92%。
在前端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2011年到2014年,我国累计淘汰火电装机2365万千瓦,淘汰炼铁产能7700万吨、炼钢7700万吨、水泥6亿吨、造纸2900万吨、制革3200万标张、印染100亿米,“十二五”ZD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均提前一年完成。全国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下降47%和50%,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COD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下降42%和48%。“十二五”期间,4个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COD和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陈吉宁感慨:“我看过很多不同国家的资料。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很少有哪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施这么多的大工程来解决污染问题。”他认为,大量的政策及工程推动下,我们能够看到直接感受到一些显著的环境变化:“Z突出的变化,就是酸雨污染状况明显减轻。在2000年前后,整个社会关心的不是PM2.5,而是酸雨、酸沉降的问题。目前,二氧化硫排放已控制得很好,酸雨问题明显减少。另外,就是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9%左右,降幅达80%。”
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效果还是不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陈吉宁也承认,目前ZG的环境与百姓的要求和期盼还有很大差距。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风险高、生态损失大的问题仍在继续, 2015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65个城市不达标,平均超标天数比例达23.3%。水污染方面,劣Ⅴ类水体在减少,但是城市黑臭水体、一些支流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依然很严重。
对此,陈吉宁提出了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环境也在变化,但是这个努力够不够?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跟其他国家比起来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