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光束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于是产生反射、散射、吸收或透射。若被照射物系均匀溶液,则光的散射可以忽略。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在可见光区,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当一束白光(由各种波长的光按一定比例组成)如日光或白炽灯光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 一些波长的光 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透射光(或反射光)刺激人眼而使人感觉到颜色的存在。因此溶液的颜色由透射光的波长所决定。能够组成白光的两种光称为补色光, 两种颜色互为 补色。如硫酸铜溶液因吸收白光中的黄色光而呈现蓝色, 黄色与蓝色即为补色。 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或其溶液时,组成该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与光 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被分子、原子所吸收,使这些粒子由能态(基态) 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 被激发的粒子约在10 - 8s 后又回到基态,并以热或荧光等形式释放能量。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当照射光的光子能量( hν)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才能发生吸收。不同的物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 所以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 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A ),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 为纵 坐标作图,即可得吸收曲线(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 m )。 它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